Gstar加速印尼硅片厂建设,首批核心设备已发货
Gstar公司近日迈出了其在印尼建设新型光伏制造厂的重要一步,首批核心设备已顺利发出。这批设备包括单晶生长炉及其配套控制系统,旨在建立年产能达到3GW单晶硅棒和3GW硅片的高科技制造厂。这标志着该项目关键设备安装阶段的开始。
装备部署稳步推进
此次发货的单晶生长炉采用了光伏行业广泛认可的Czochralski(CZ)晶体生长法。这些炉子配备了全自动控制系统,可以精确管理生长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温度梯度、拉速和旋转速度,确保生长出的硅晶体低位错密度,高一致性,满足行业的高标准。
作为项目战略计划的一部分,Gstar将分阶段向印尼工厂部署共计120台单晶硅生长炉及其他先进设备。该工厂重视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将专注于生产单晶硅棒和大尺寸硅片,如182mm和210mm规格。这一持续的创新将支持硅片向更大、更薄、更精细的方向发展,为全球客户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的产品。
战略位置促进行业整合
Gstar的设施位于印尼快速增长的工业中心之一——格陵兰国际工业中心(GIIC),位于Kota Deltamas。该工业区汇聚了诸如可口可乐、日立、现代和铃木等多家全球企业,以及阿里巴巴、伊利和蒙牛等中国领先公司。这些大公司的存在为Gstar的生产基地提供了强大的工业生态系统,为其供应链的高效整合和未来的产能扩张奠定了基础。
挖掘印尼日益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
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和人口中心,印尼为外国投资者,包括可再生能源领域,提供了吸引人的目的地。国家的战略贸易地位和对全球光伏市场的政策优势巩固了其作为太阳能产品出口关键枢纽的角色。
在国内方面,印尼的太阳能前景充满希望。根据"基本服务改革研究所"(IESR)的数据,到2050年,该国预计将新增350GW至550GW的太阳能发电能力,进一步加强该行业的增长潜力。
Gstar的设施在这一扩张中将发挥关键作用,提供光伏电池生产所需的基础材料,并带来500多个新的就业机会。此外,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的整合将支持印尼向更高价值的光伏乃至半导体行业的转型。
朝全面生产能力迈进
这批设备的成功发货标志着Gstar在印尼建设晶体拉取和硅片制造设施的重要里程碑。预计该设施将在今年5月开始试生产,年晶体拉取能力和硅片切割能力均为3GW。Gstar采取“1+N”战略布局,总部设在新加坡,同时在全球运营多个服务和制造中心。目前,Gstar在泰国的太阳能电池工厂以及在老挝的铝框架和组件厂已全面运行,而在菲律宾的组件工厂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
英特尔 Core i9 适用于高性能计算
AMD Ryzen 9 适用于桌面级性能需求
ARM Cortex-A72 适用于移动设备
NVIDIA Tegra X1 适用于嵌入式系统和汽车应用
Qualcomm Snapdragon 888 适用于智能手机
Apple M1 适用于个人电脑和移动计算设备